作者归档:龙猫

小红书凭什么在短视频的夹缝中持续生长?以及有趣型、有用型产品的本质

(说明:本文讨论的产品范围包括社交媒体、社交工具、和社区,以下统称为社区。)

最近小红书日活突破1亿,完成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互联网很久没有日活达到1亿的产品,一是市场环境彻底断了互联网公司烧钱换增长的做法,实现1亿日活已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情,二是国民平台微信、抖音吸引了用户绝大部分时间,且格局稳固,难以突破。

小红书在看似无解的情况下实现1亿日活并保持快速增长让很多人看不懂,最近不少媒体从发展历程、关键决策、团队等角度分析了很多,本文试着从产品本身分析一下。

 

一、小红书持续生长的原因:差异化下的竞争蓝海

小红书蓝海竞争策略

小红书蓝海竞争策略

1、产品旨在高效

(1)形态:图文是最高效的信息呈现方式

短视频成为国民消磨时间的大杀器后,市面上无论是内容、电商、甚至本地生活产品都在短视频化,试图把用户的时间留住;媒体舆论也鼓吹未来只有短视频,以致大家认为这是一条公理,无需质疑。

相对短视频平台而言,小红书一直以图文内容为主,即使在短视频已成国民习惯的今天,其图文笔记仍占每天笔记总数的60%,视频笔记是其首页下的一个子栏。内容形态上的差异,让小红书在与短视频平台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竞争力。

在消磨时间上短视频确实有深不可测的能力,但是在信息呈现方式的效率上却不及图文。短视频最大的特征是有时间线,对于需要认真浏览、反复确认细节的信息(相当于点),在短视频上不能很好地完成,只能暂停;而图文这种静态媒介(相当于点)支持任意浏览、确认。

如攻略型笔记,用短视频发布,用户在浏览时,需要不断暂停或截图,以确认细节,效率低下且体验差;如用图文发布,用户只需认真阅读即可。

图文、视频、音频三种形态各有优劣,而高效的信息呈现是图文最大的优势。

抖音内部也有专项一直在推图文内容,试图遏制小红书的增长,但作为其短视频内容的一种补充,两年过去并没有突破;微信公众号在今年2月也推出类似小红书的图文产品,目前尚未有亮眼表现(不过微信对产品的耐心还是很可怕的)。

(2)体验:简单克制,保证获取信息的过程高效

复杂经济学说明事物在成长过程中会自然变得复杂,变复杂通常是为了让系统更稳定,满足更丰富的需求,坏处是可能让事物变得难以控制和管理。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互联网产品,大部分产品的发展路径都逃不出这个规律。

国民平台微信以克制闻名,发展至今也已从简单的即时通讯扩展出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直播等多种功能;抖音的复杂化来得更直接,商城、本地生活、直播与短视频粗暴地拼接在一起。

同为社区产品的微博、知乎,在规模做大后,开始堆砌社区之外的边角模块,初衷是让用户获取信息更高效,但是产品越改越复杂,结果背离初衷。

小红书大概是微信之外最克制的产品,至今保持着图文社区最精简的样式,主内容只有三部分:图片、文字、话题,没有榜单、推荐、百科、以及一些结构化的碎片数据等等所有社区产品发展起来后必做的模块,甚至文字中不支持超链接

笔记搜索结果更是精简得和普通列表毫无区别,除了瀑布流没有任何干扰内容。根据《晚点LatePost》报道,60%的用户打开小红书是主动搜索,“把它当搜索引擎用”,这估计是让很多人意外的一个数据,它的实用性已经到了绝大部分社区难以企及的程度,这与其精简高效的搜索分不开。

所有精简都是源于对内容质量的信心,质量提升后,产品去复杂化,用户获取信息的过程反而更高效。

(3)内在逻辑:真实生活分享带来信息本身高效

小红书的底层几经变迁,从最早的旅游购物攻略,到海淘分享、海淘电商,到时尚社区,再到如今的生活方式社区,中间经历过较大变化,最后回归到社区。

内容上逐渐解决了为人诟病的“照骗”问题后,小红书上真实生活分享占据了主流,这些内容主要为生活经验、攻略、教程、方法,真实、少夸张的成分,除了美食穿搭健身旅游户外等常见内容外,甚至有丰富的知识、科普等内容,所有领域的大小问题几乎都可以在小红书找到答案,丰富度、实用性、质量算得上国内社区的TOP,对日常问题的解决甚至超过搜索引擎、知识社区、及各类垂直社区。

大到秋冬装如何穿出高级感、小到香港万宁尖沙咀店有没有黄道益卖等问题,在小红书都可以找到答案,且新鲜有效,几乎没有第二个产品能做到,这些归功于小红书真实生活分享的产品逻辑。

正是借助图文高效的信息呈现方式、高效的获取信息过程、以及高效的信息本身,用户上来即能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让小红书在产品上成为一个极其高效的产品。

2、运营旨在实用

(1)用户导向:打破流量的幂律分布

社区发展过程中都会和明星、大V互相吸引,社区需要明星的影响力,明星需要社区的流量(反过来似乎也说得通),很难说哪一方更需要谁,但双方都希望借助另一方的力量是肯定的。新浪博客、微博先后通过邀请明星、名人入驻,快速成为全民级产品,之后知乎、字节系部分产品学习新浪的做法,火爆出圈。

暂且称之为媒体型做法。

对于没有资源、冷启动的社区来说,又是怎样的做法?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听着不像什么正经做法)

冷启动社区的路径正好相反,在自身影响力逐渐扩大后(可能是个漫长的过程),明星、名人主动找上来,而社区的态度是欢迎、但并不倾斜,小红书、豆瓣、B站都是类似路径。

 

媒体型社区与小红书的流量分布

媒体型社区与小红书的流量分布

两种不同的做法产生两种结果,比较结果(见上图)会发现社区型做法打破了大家认识上的幂律分布,即明星占流量大头,而变成了相对均等的流量。

两种做法的背后,是截然不同的运营理念在驱动。媒体型做法是影响力导向,倾斜头部,借头部带腰尾部及素人,社区型做法是内容导向,流量平等,鼓励创作更好的内容;前者增长快,后者增长慢,但后者却是小红书、包括B站等社区保持高粘性、高忠诚度、和持续生长的重要原因。

(2)内容导向:亚文化持续制造爆款,真实生活撑起长尾

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露营、飞盘瞬间火了,身边、朋友圈、社交网络上都是相关分享。虽然疫情环境帮了大忙,但更重要的是小红书已经形成了孵化亚文化的土壤。不止露营飞盘,还有野餐、煮茶、异宠、CCD(让人想起20年前LOMO LC-A胶片相机的回魂)……数不胜数;留学这种在五年前还是偏小众的事物,在小红书的催化下,正在逐渐变成大众潮流。

制造亚文化潮流并不是小红书独有的能力,好几个社区都有过出圈的亚文化,百度贴吧制造流行语(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细思极恐等)、虎扑的黑话、B站的二次元(B站上线时二次元还是小众文化)和鬼畜,但是一轮一轮持续制造亚文化潮流是小红书独有的能力。

亚文化火爆出圈是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培养。与其他社区制造的直男特色的亚文化不同,小红书的亚文化带有鲜明的生活方式特色,让中文社区的亚文化多了一丝暖色,正是小红书海量热爱生活的用户和社区相对温和的氛围打造了这一土壤,相信还有很多亚文化潮流正在酝酿,等待出圈。

除了爆款,支撑社区更多的是长尾内容。

两年前小红书上还充斥各种“照骗”,美化的景点、美食坑了很多人,年轻人中甚至出现“反种草”潮流,一度对小红书不利。

从《晚点LatePost》的报道中可以看到,疫情后小红书上分享内容出现了变化,被迫居家的用户“尝试用它搜菜谱、健身方法解决生活难题”,分享真正真实起来。这一变化帮助小红书避免了一场巨大的危机。虽然“照骗”仍然存在,但在如今的小红书真实向的内容导向及机器筛选机制下几乎见不到此类内容。

纠偏后的真实生活内容分享让社区更接地气,用户更信任社区,让小红书底层的竞争力(内容)更牢固。

(3)互动导向:平和无引战

运营争议性话题来实现增长对部分社区来说已是常态,典型的产品如微博的超话、抖音的热榜等。

争议性话题对增长有效是因为吸引用户参与讨论,如出现名人犯罪、明星出轨等事件,流量就会暴涨。这背后有深层的心理学、社会学因素,当人们对某一话题有情感反应,就更有动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需要通过参与讨论来加强他人认同。运营争议性话题本质上是利用公众的情感反应、社会认同来达成增长目的。

但是争议性话题同样带来负面影响并对社区本身造成伤害,网暴、人身攻击、谣言传播都是争议性话题的附属产物,微博同样是这方面典型;信息过载可能让用户厌倦出逃。即使安静如豆瓣,看似只是交流分享书影音,实则社区内充满对立、激烈甚至互相攻击的讨论,先后因为攻击问题出逃豆瓣的大小红人和粉丝不计其数。

小红书做到平和的社区氛围,不只是在机制和引导上的努力,相信已经把这点作为原则、底线在要求自身。

过滤争议性内容并非100%正确,但是对于一个实用向的生活方式社区,与争议性内容关系不大。

小红书和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表面上看不出多大区别,都有很多生活方式的内容,都吸引年轻人观看,但背后的逻辑决定了二者截然不同的产品、运营策略。

小红书采取的差异化策略,形态采用高效的图文,保持简单克制,流量倾斜素人,真实生活分享、保持平和的氛围,总结成两个字,即:有用。

 

二、有趣和有用的本质

1、有趣和有用满足的底层需求

和有用对应的,是有趣。如果把常见的产品做个简单划分,大概是如下这种情况。

有趣及有用产品划分

有趣及有用产品划分

对于二者的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社区产品中的点赞、收藏,是很多人不理解的两个操作,甚至疑惑为什么有了点赞要加个收藏、或者反之,实际点赞、收藏背后的逻辑恰恰是最典型的有趣型和有用型产品的区别

看完一条短视频后觉得有趣(如搞笑、美女/帅哥、正能量等),身体、情感上获得短暂愉悦,为表达喜爱、认同,随手点赞(到此针对该视频的行为结束)。观看时心情是愉悦的,日后反复看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可以再次获得愉悦。

假如看完一条短视频后觉得有用(如攻略、教程、知识等),感觉以后可能用得着,会点收藏。收藏后针对该视频的行为并没有结束,必定有下一步,就是用上视频中获得的信息。视频中可能包含较多信息量、需要练习、或难以快速消化,在观看时是没那么愉悦的,甚至有一定压力,因此收藏后反复观看该条视频的可能性非常低。

点赞、收藏事实上是针对不同内容而设计。

有趣、有用型产品的区别

有趣、有用型产品的区别

有趣和有用型产品的底层,分别满足的是什么需求?

马斯洛五个需求层次里面,第三、四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都有社交属性,有趣有用针对个人,不在此范畴;第五层自我实现与有趣、有用关系不大;有趣、有用的底层在第一、二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范畴。

仍以短视频为例,当我们看美食、美女/帅哥视频时,我们在看什么?实际是在渴望一种愉悦感。愉悦是伴随多巴胺激素释放而来,而看美食、美女/帅哥、搞笑甚至正能量视频,都会刺激大脑奖励系统释放多巴胺。这些是原始的、生理上的需求。

当我们看一条旅游攻略、技能知识内容时,我们是在渴望一种保障,前者是希望了解注意事项后出行更安全顺畅、后者是希望生活工作进一步得到保障。这是第二层安全需求。

因此,有趣和有用型产品,满足的是两层需求,需求本质不同,表现出来的产品策略(见第一部分)、及创造的价值都有差异。

生理需求的商业价值大于安全需求,因为前者有更广泛的基础,广泛的基础意味着流量,流量即商业价值;安全需求的社会价值更高,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人更从容地生存。

当然,产品成长到一个平台(或超级大平台),已不是简单的二元特征能定性,必然已经综合了多种特征。即便如此,仍然能从复杂的特征中分辨出主要特征。

2、小红书的“有用”带“有趣”

小红书在短视频竞争中找到蓝海凭借的是“有用”,如今成长到1亿日活的平台,已不是简单的有用型产品。

广告价值依靠的是有趣的内容,如果保留广告模式,必然少不了拓展有趣的内容,小红书上也确实有丰富的有趣内容(如各种MCN旗下的颜值网红),有用内容里面掺入一定比例的有趣内容,并非对社区有害,反而如果一个社区只有纯有用的内容,在可看性、商业上限制发展,难以为继。有趣内容比有用内容好分发,因为更易被用户接受,广告商也更看重浏览量和点赞数(有趣),而非收藏数(有用)。

小红书的这种演变,既有对人性的妥协,也有商业的考量。

至于有用和有趣内容的比例多少才是平衡,可能无法定论,而取决于公司战略。1亿日活已是非常大的量,哪怕用户再细分,其中的人性已趋近通用特征,如果顺应人性发展,小红书必然会越来越趋向有趣,这是经济学规律;如果管理层对产品有坚定的定位和战略(非“有趣”向),那么它的用户数天花板、短期商业价值可能受限,但是可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种草表面是“有趣”,本质是“有用”

种草是小红书中长出的独特模式,后被整个互联网模仿。种草的基础是真实生活分享,无数人分享的无数个生活经验,通过推荐机制分发到所需用户,形成种草,最后商业价值通过拔草实现。

这种模式并非在小红书第一次出现,相信很多社区早有案例,但却是在小红书第一次形成规模,并被互联网记忆。种草表面看是有趣型产品,但是因为有“拔草”,让它变成有用型产品。被种草者可能是被美的、新颖的、奇特的、实用的等各种点击中,眼前一亮,这是有趣型产品的特征;但是击中后并没有结束,最后根据种草内容去购买或进行其他下一步才算结束,这是有用型产品。

种草在一年前是个经常被提起的词,如今越来越少看到,原因可能是该模式已成为大多数产品的标配。

种草之后,下一个生长的会是什么?

可能与AI有关,最近小红书在测试生成式AI“Davinci达芬奇”,目前能回答旅游和好物问题,未来也许能跟生活更无缝对接;可能与内容有关,提升视频内容比例,向“有趣”靠近,突破有用的天花板,视频和图文融合得更有机;可能就安静地做个生活方式社区,默默成长,像成立13年的Instagram一样,简单克制,持续被用户喜爱;而更可能的是想不到的一个新形态、新模式,出来就给人惊喜。

产品演变有太多变量,如何演变只能期待。

 

三、路线选择

社区主要靠广告和电商(包括传统电商和直播带货)带来营收,实质是通过内容的流量转化为收入,区别在于有趣型产品的流量可能更高(前文已有分析),有用型产品能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事实上当社区成长为平台之后,营收可能性变得更丰富,如小红书孵化的亚文化潮流有非常高的商业价值,露营出圈的时候,带火露营装备商家、电商、及营地运营者。

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选择有趣或有用型的产品方向,是一个带有博弈性质的问题。

影响选择的变量很多,公司所处阶段、战略、目标、资源、竞争环境等都有影响,本文选取公司所处阶段、价值准绳是两个最重要的维度,前者是时间维度,任何策略都是变化的,都会随时间线推进而更新;后者则跟有趣、有用型两个方向偏向创造的价值有关。

有趣、有用路线选择图

有趣、有用路线选择图

对于初创产品而言,生存是最大的问题,抛开其他考量,优先选流量最大、赚钱最多的模式(即有趣)是最实际的;如果市场上已有同类竞品,那么可能要考虑竞争策略,因为按规律,竞品肯定也在最赚钱的方向,考虑差异化竞争,就会往“有用”的方向倾斜(见下图)。

初创产品路线选择

初创产品路线选择

对于成熟公司而言,已过生存阶段,竞争格局稳定,考虑更多的是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通过产品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偏向“有用”方向(见下图)。当然竞争格局不会一成不变,原本成熟的业务,可能遇到新的挑战者(如拼多多对淘宝京东的挑战),这时成熟业务可能再次回到初创阶段与挑战者竞争,路线再次改变。

成熟产品路线选择

成熟产品路线选择

对于成长产品而言,可能只考虑营收考量、竞争策略,也可能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考虑使命愿景价值观,那么产品同样会偏向”有用“(见下图)。

成长产品路线选择

成长产品路线选择

路线选择是个纠结的问题,还有很多变量需考虑,以上仅做参考。

小红书提供了一个非典型社区的样本,一个在领域内暂时还没有强劲对手、以自己节奏打磨产品的样本,期待有更多惊喜在其中生长。

阮经天、《周处除三害》及豆瓣评分

《周处除三害》海报

《周处除三害》海报

阮经天

2010年阮经天演《艋舺》拿到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后(《艋舺》其实是双男主,赵又廷和阮经天,但最佳男主角给了阮经天),很长时间处于迷茫中,迷茫不是因为登上顶峰没有了目标,而是因为到大陆拍戏听到大陆演员(记得是黄晓明)背地里说:这什么演技,懂不懂表演?还拿金马影帝?

阮经天很受挫,甚至很自卑,因为他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学院派训练,不懂系统方法。

当时看这个采访差点气死。

每个地区有自己表演艺术的特色,为什么用大陆表演艺术的框架去评价台湾表演?没学过表演为什么不能有演技?再看看这些年大陆院校培养出来的演员的演技,有什么资格说这种话?

本人多年没看过国产剧(最后一部看完的国产剧是《乔家大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表演差,声音不像演员,台词让人出戏,表情动作没有惊喜,偶尔几部火到全民话题的的剧想看一下有什么出彩之处,都因为演员的表演无法看,坚持不了一集就放弃。

最近看了一期《无限超越班》,开始以为都是网红、选秀出来的人,结果竟然好几个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在读生,看完他们的表现,只是再次印证本人的看法:大陆表演早就完蛋了。

能看的可能只剩人艺、国家话剧院、青年艺术剧院的全套人马出演的剧。

阮经天是本人一直都很喜欢的演员,不管是偶像剧《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绿光森林》时期,还是后来出演艺术性更强的电影之后,偶像剧时期帅气,电影时期认真,可以明显感到,这是一个不急功近利,是在不断寻求艺术上突破的演员,是一个值得喜欢的演员。

 

电影《周处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比本人预期要差一点,因为看到评分、和口碑,预期高了点。
电影商业性很强,整个故事是明显虚构(放弃现实主义的内涵)、呈现猎奇场景(灵修中心);同时,叙事上也有硬伤,灵修中心(约46分钟)的篇幅较香港仔(约32分钟)长很多,造成两段故事不均匀;爱情线不合理等,都在艺术上打了折扣。

其次,不管是外在的暴力、血腥,还是内在的故事发展、叙事走向,生猛程度、张力和近几年台湾本土片(如《大佛普拉斯》等)比还是有很大差距。

最为人称道的是男主角在灵修中心大肆枪杀的戏,国内公映的电影很难看到这种场景,但这段戏同样处理得不够有力。

这段戏的目的就是连续的视觉冲击,就是要爽,不需要展现人性,人性在开始枪杀前已经展现过了,手枪卡壳、中途有人跑掉的设计多余且影响冲击力,一卡壳、一展现人性,力量迅速削弱,最好的处理就是从头杀到尾。

这部电影定位偏商业片,因此没有太多内涵值得深究,探讨其故事本身、技巧即可。

导演黄精甫其实是香港人,从第一部长片《江湖》开始,就可以看出其电影有艺术片的气质,商业片的强属性,因此保证了影片质量、同时又能戳中(大陆)观众的口碑,是比较难得的。

《周处除三害》口碑起来一定程度上是“靠同行衬托”。

 

豆瓣评分

因为大陆观众被低质量电影拉低集体审美的情况下,一些公映的大众片(即有很多受低质量电影审美影响的观众能看到的电影)的豆瓣评分已经不那么可靠,会虚高,直接原因是这些观众能看到的好电影有限(院线公映和视频网站能看到的电影),因此看到一部还不错的电影,就会一定程度夸大、吹捧。当然,这对这些电影不是坏事,因为可以带给他们更多票房收入,创作更多好电影。

以下几种电影的评分相对可靠:

1、国内未公映过的电影(看这类电影的打分者,至少有办法看到一些未公映的好电影,对比客观);

2、国内公映、但评分人数10万以内的电影(评分人数10万以内说明打分的大众还不算多,对相对客观的那部分评分稀释不严重);

3、国内公映、评分10万以上的艺术片(看艺术片的人还是有一定审美,艺术片很难定义,大致理解就是这个范围内的影片即可)。

导致评分虚高最重要的原因是顺从性,当一部电影质量过得去,同时又具有一定社会所稀缺的品质,或者说一种正义的价值观(如《肖申克的救赎》《让子弹飞》中的反体制、《我不是药神》中的舍己为众)时,就容易产生顺从性。

电影质量过得去,吹它肯定正确;电影有正义的价值观,吹它我跟真善美站在一边,基础有了,产生顺从:很多人吹,收获认同。

有一些特殊情况也会导致顺从性,就是导演已在大众中形成盲目崇拜,如克里斯托弗·诺兰(《星际穿越》)、周星驰等。还有更多情况,暂未总结。

那么有没有可能在豆瓣评分基础上,去除其中因为营销、顺从性等与电影质量不相关因素之后、计算出更接近电影本身的评分?这是本人试图研究的一个问题,难度较大,如果有人恰好对豆瓣电影评分的详细模型比较了解愿意分享,那就太幸运了。

本来只是简单写两句,写着写着就写长了。

最后还是希望《周处除三害》收获更高票房。

东南亚趣事

sea1

想起来便记录的东南亚片段。

 

曼谷日常

每周四下午下班出发去素万那普机场,有时是廊曼,飞一个城市,清迈,普吉岛,苏梅岛,新加坡……晚上到达目的地酒店,周五早上就近找一家稍安静的咖啡馆开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下午五点之后开始新城市的探索,也是最享受的时间;整个周末都处于兴奋状态;有时周一下午回曼谷,有时周二。

虽然住曼谷,但有一半时间不在曼谷。

 

楼下的小夜市

每次回曼谷,必须去住处楼下的小夜市买吃的。

夜市很小,只有二三十个摊位,每周二、六晚上才开。

泰国夜市有个特点,无论大小,都能找到其他夜市没有的美食,所以看到任何夜市进去逛就对了。

除了夜市,中午饭点,路边会聚集一些小摊卖炸鸡、炸猪肉、炸咸鱼、酸酸甜甜奇怪香料的拌饭、饮料……

有个小摊旁画了只猪,写着Vietnamese Pork,给我整笑了……

小摊上莲雾6、7块人民币一斤,新鲜,一袋3斤,吃好几天,吃完再买,实现莲雾自由。

而我最爱的是冰可乐,把一玻璃瓶可口可乐倒进满满一大杯冰块里面,简直不能再爽,每天中午、下午各一杯,为避免太胖,晚上不喝。

 

泰国的市场

泰国的市场实在太多了,每个城市都有非常多,我在国内几十年逛的市场都不如在泰国逛得多。

有时是主动找,有时是无意中发现,每次都能让你眼前一亮。

 

清迈素食餐馆

在清迈住古城民宿,附近有家素餐馆,大概是我至今吃过最好吃的素食,便宜,餐食漂亮又好吃。做得漂亮一般不好吃(像高级西餐),好吃又品相差(像夜市美食),很难碰到做得漂亮又好吃的美食。

素餐馆在古城不起眼的巷子拐角,要不是瞥到一眼“Vegeterian”,我大概率不会进去。

餐馆半露天,六七张桌子,饭点也就只坐满一半人,都是白人。

连续几天午餐都在这里吃,每顿吃两份主食、一杯果汁,因为看到菜单就忍不住多点,每次都吃撑。我感觉不管吃不吃素的人,都会觉得美味。

说这么多,其实我是想说,这家素餐馆是我整个在东南亚最怀念的点,没有之一,如果再去清迈,肯定是因为这家素餐馆。

非常美味的素食

非常美味的素食

清迈寺庙的夜市

古城寺庙白天供人游览,晚上变身夜市,令我不解的是,夜市上肉食海鲜就在佛像眼皮子底下卖,毫无禁忌……泰国佛教玩这么野吗?

什么原因会再去清迈?

如果还有第二个原因让我去清迈,那只能是书店和咖啡馆(买到几本送好朋友的书,开心);

如果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夜市和市集;

如果还有……(打住吧,再说下去可以单独水一篇了)

清迈是我见一个爱一个城市里面最爱的那个~

 

普吉岛舒适的民宿

在普吉岛住了两家酒店,第一家叫秘崖酒店(Secret Cliff Resort),其实就是在海边的山上,视野开阔,看海很棒。

但我更喜欢第二家民宿,在一栋楼的顶楼四楼,房间很小,15平米左右,但是干净舒适,可以专注处理事情,也可以在小阳台上放松发呆,以致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开Bolt的阿加西

有天晚上逛完街打车回酒店,遇到一个英文很好的开Bolt(泰国网约车)的阿加西,我问他怎么学的英语,他说跟客人学的,Oh my God!跟客人竟然能学这么好的口语,还让不让人活……

然后从Cantonese聊到Jackie Chan、Chow Yun Fat、Andy Lau再聊到the King of Thailand,完全没有瓶颈…快到目的地时给我发了好人卡:

-You’re a good man.

-Thank you. You’re a fucking good man too.(后一句是我的想象)

 

苏梅岛的海边

苏梅岛人看起来没普吉岛多,但是海比普吉岛漂亮。

有两晚住在海边的小屋,真的是出门就是沙滩的那种。老板有个吧台,晚上买瓶啤酒,边喝边写个周报,愉快地结束工作。

苏梅岛的夜晚

苏梅岛的夜晚

波普海滩的餐厅都开在沙滩旁边,无限接近海,边吃边看海,非常惬意。

进入海滩前,有一条通往海边的小巷,像电影里的场景。

 

新加坡才是韦斯·安德森的应许之地

不知道韦斯·安德森有没有去过新加坡,新加坡的建筑跟韦斯·安德森的审美不能太契合。色彩丰富,严格对称,简直是照着韦斯安德森的审美建的,不过唯一缺点就是建筑太mini,最大的建筑就是这个莱佛士酒店了。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新加坡莱佛士酒店

马来西亚国家美术馆

看了场冲击力非常强的艺术展,至少上百件作品,素材有历史有现代,有现实主义,有现代主义,有绘画、雕塑、装置,质量奇高,每件都值得仔细观摩。

这个国家美术馆title真不是玩的,对得起这个名号。

本人在马来西亚美术馆

本人在马来西亚美术馆

槟城George Town的叻沙

George Town很破,但是街头美食又着实美味。主要有三类美食,中华、伊斯兰、印度,另外两类没有时间尝,只尝了我们中华美食。
一般一个店面由好几家一起服务,有一点很重要,这几家绝对没有两家做同一种食物的,分得很清,不卷。

随便进一家店点了份叻(lè)沙(一种汤类食物),第一次吃这种食物就给我惊到了,这是什么神仙做法?太好吃了吧?汤为什么这么浓?该不会加了三花淡奶吧……

还吃了好几样叫不出名字的食物,做得都很用心又接地气。为美食值得去一趟。

如果不想去槟城那么远,去潮汕吃也可以~

 

娘惹

吉隆坡唐人街中国话就有闽南话、潮汕话、台湾腔普通话、粤语,总之说普通话绝对无障碍……

在一个粽子摊买了两个娘惹粽尝一下,味道和普通粽子差不多,没什么特别。

娘惹粽

娘惹粽

“娘惹”真实读音是Nyonya(娘呀),像是粤语发音,意思是马来本土生的(女性)华人。

槟城有个娘惹博物馆,主人应该是土生华人望族,里面的金银首饰器皿多到吓人,金镯子有两个手指头粗,数十根,也只是其中不起眼的部分,还有数不清的玉石珠宝,不会整个马来西亚的财富被你一家子攫取了吧?

 

回来差点隔离

2022年12月28日回过一次国,从曼谷飞南宁,那时隔离政策还没放开,国外回来还需集中隔离7天,不过已有消息说元旦后取消隔离政策。

到南宁时约莫晚上7、8点,去隔离的大巴上有两个大哥呼吁大家不要去隔离,下车后各回各家。

到酒店后带头大哥先跟工作人员谈判,没谈拢,工作人员怕担疫情扩散的责,也很强硬。于是带头大哥带大家突围,工作人员开始报警。

两车人拖着行李箱直接走出酒店隔离区域,到路边后分散打车离开。就在我刚走出园区大门的时候,进来一辆警车。

我往外走的时候赶紧订好了酒店,出来后快速打车离开。

到酒店后还担心警察会不会按航班乘客的名单打电话让我回去隔离,结果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没有异常情况,立即买了南宁飞深圳的票回来。

原本预着在南宁隔离7天,结果一天都没隔离就回来了,很庆幸。

 

像日本人

在东南亚每天能有人问我是不是日本人,回来后大家说我像泰国人,我也是无语……

在路上二三事

【说明】以下内容含有作者对日本、台湾喜爱的表达,请自行选择是否阅读。

23-1

本是两年多前就动笔的文字,那时疫情居家办公,打算把之前的旅行整一整,结果拖延症作怪,一整就是两年。

写东西曾是我最大的乐趣,这个乐趣没有变,只是时间被工作和生活挤占。

 

仔细回想,这么多年我的乐趣没有太大变化,写作、电影、摄影、旅行……

写作于我,是温暖的朋友,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人、事、物记录下来,让念想有所寄托。

电影,是一个完全让我沉浸的乐趣,每看到一部好电影,忍不住想跟所有人分享。现在依然会抽时间看很多电影,每年看的电影超过100部。

摄影我只是小学生,不专业,当然,也不靠它谋生,所以乐在其中。

一边发现美,一边试着创造美,就是我全部的乐趣。

 

而我对旅行有多着迷?曾经自己做了旅行相关的一个网站、两个App。一直想从事旅游行业,终究没有机会,也可能是最好的安排,让我保持最初的热爱,避免被工作的情绪干扰。

 

一、一个人的旅行

和同事、朋友闲聊时,经常问他们周末都会干什么?大部分答案是宅和睡觉,有小孩的则是陪小孩。如果是单身同事,会继续问他们,你们不喜欢出去玩吗?大多数人回答,喜欢,但是没有伴儿,一个人去没意思。

偶尔逛马蜂窝,大部分游记都是情侣、朋友、闺蜜、亲子一起去玩,很少看到一个人的旅行。

有些人喜欢多人的旅行,有些人则喜欢一个人的旅行。

 

16年春节放假早,和家人商量后,拉上行李箱,一个人去了乌镇。

对乌镇的向往源于少年时读的书,后来《似水年华》电视剧加深了我的念想。《似水年华》03年暑假播出,古镇的场景和现代人的生活让我痴迷,至今仍能看到很多人是被《似水年华》种草。

春节旺季的前几天,景点几乎没有人,安静如新。刚下完雪,古镇的屋顶还是白色的。

乌镇东栅蓝印花布坊

乌镇东栅蓝印花布坊

在东栅、西栅各住了两晚。东栅把乌镇的旧模样保存得完好,房屋黑旧的木板、青色石板路、不加粉饰的石桥,透着浓浓的历史感。四年后再去时,因为疫情,已经落寞冷清,没有了初见时的整洁,感到些许无奈。西栅是新古镇,明亮干净,更受欢迎。在西栅的早晨,干净冷冽的空气里都是冬天的味道。因为太早,路上没有行人,少许阳光照射在青石板路上和木板墙上,像电影里的场景。

后来又去了西塘、周庄、同里,都没有去乌镇时的心动,大概还是和《似水年华》有关。
17年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轻松的状态,开始想着念了很久的台湾,办齐各种证件,请好假,在一个下午赶到蛇口码头坐船去香港机场,飞到台北。

这是我第一次去台湾,之后两年里,我还将重复很多次这条线路。

晚上十一点起飞,到达台北市区已经凌晨两三点。虽然正是最热的季节,体感仍然微凉。从台北车站打车到订好的民宿,一路疲惫又兴奋。第二天早起出门,马路上已经很多车,轰隆隆的摩托车飞驰而过,熟悉又真实。

台北师大路

台北师大路

在台湾太容易吃到好吃的美食,不管是小吃集中的夜市,还是普通街道的普通巷子,都有美食在安静地等待食客。

台北大安区永康街一家“天津蔥抓饼”的芝士鸡蛋手抓饼是每次去台北都要吃的小吃,晚上去会排起长长的队伍;吃完顺便在旁边买两盒现做麻糬,麻糬很大一颗;在西门町一家小小的芋圆店,点一份普通的红豆牛奶冰,端上来发现至少有三人份,第一次点不好意思浪费,硬着头皮一个人吃完;台铁便当很有名,每个火车站都有卖,有大家熟知的卤肉饭,和纯素便当,味道很好,是难得用心做的快餐;在台中一个普通的早晨,下楼吃到的蛋饼和咖啡,也让人幸福满满。

一个人去了台北、新北、台中、南投……

九份是新北山上的镇子,那时游客还很多,大部分时间是随着人流快速游览,但仍然有随处可见的美。基山街有长长的陡峭的阶梯,两边是茶楼和餐厅,特色的红灯笼装点着窄窄的通道,天然的置景已经经过侯孝贤的认证,随意就可以拍出大片。

九份阿妹茶楼的灯笼

九份阿妹茶楼的灯笼

挑一个位于山上高一点的餐厅,在靠窗的位置,可以看到整个九份以及远处的大海。

从九份山上下来,就是平溪线的起点瑞芳。

台湾一个有爱的地方,就是把支线火车站改成观光景点,平溪线是最有名的一条线,十份、猴硐都是平溪线上有名的车站,保留着浓浓的历史痕迹,离别的气息又让车站带上了忧伤气质。

南投集集线就明亮许多,甚至有彩绘车厢,我在每个站点都下车,依稀记得其中有个站,铁路旁边是一条林荫路,租了一辆自行车,沿着林荫路骑了很远。

南投集集镇

南投集集镇

总共去了三次台中,没有台北的高楼大厦,没有高雄的喧嚣热闹,安静淡然,是适合生活的地方。

最后一次一个人远行,应该是柬埔寨。18年换工作的空挡,去了暹粒和金边。虽然那里的寺庙和雕像给我很大震撼,但让我在很久以后回想起来的,是这里的生活。

暹粒Pub Street的餐馆

暹粒Pub Street的餐馆

早晨从暹粒酒店走出三公里左右,无意中发现一个Pub Street,有很多酒吧、咖啡馆和餐厅,后来才知道是暹粒非常有名的休闲地。Pub Street很大,小巷纵横交错。很多外国人在喝酒聊天,说着英文、法文和一些听不懂的语言。所见白人居多,本地人很少。这些外国人似乎在这里生活了很久,穿着拖鞋、短裤,吃饭、喝酒、聊天,一切都很自然。

 

一个人的旅途,虽然会孤独,但是只要在路上就会忘掉孤独;有时看到向往已久的美景,也会想大声跟最亲密的人分享,但是大部分时间还是藏在了心底。

任何时候回想起那些一个人的旅途,都是充满感动的,那些自由自在并不常有,值得珍惜。

 

二、青春期的记忆

喜欢日本和台湾,大概是从这两个地方的青春片开始的。

在我豆瓣标记的最爱电影TOP 10中,《情书》排在第一位。不只是《情书》,2005年以前的岩井俊二电影都是我喜欢的电影。

岩井俊二镜头下的青春很多样,有纯情的(《情书》、《四月物语》),有黑色的(《梦旅人》、《燕尾蝶》),有温暖的(《花与爱丽丝》),有残酷的(《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但是很难用断代的方法去定义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偏爱题材,因为这些影片拍摄的时间是打乱的。

喜欢《情书》里面白雪覆盖的山、舒缓的钢琴、安静的表演,和少年的暗恋。这种克制而美好的感情总能打动人,但是,对克制的那个人来说,终究是煎熬甚至痛苦的。

所幸时间能治愈一切。

就是那时,我想我去日本的话,应该是先去小樽。

小樽的中学生

小樽的中学生

后来又看了《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部电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我的写作,而电影里的手持摄影,至今都是岩井俊二电影辨识度颇高的美学特征;《花与爱丽丝》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青春的两面,一个温暖,一个残酷,但同样让人着迷。

青春为什么总是让人恋恋不忘?可能是因为它美好、自由的气息。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不管是国内还是全世界范围,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青春题材的作品以及创作氛围,在2000年初的几年就戛然而止了,原因可能是社会的飞速发展,让这类作品里慢而理想化的表达,已经不合时宜。

社会审美演变的一个缩影。

 

2020年春节,在疫情封城前,从香港飞札幌,到札幌时,天已经黑下来。坐机场大巴去酒店,路上都是积雪,偶尔飘过几片雪花。

到酒店时,已经下起了漫天大雪,让长期居深圳、已经很久没看到雪的我们兴奋得手舞足蹈。

 

 

在札幌的两天都是大雪天气,心情也跟着愉悦。很多公共空间没开门,去一个地下美食街吃了拉面,去了两家评分很高的餐厅,下雪的晚上,在热闹的札幌市区散步,一路玩雪回酒店。

在札幌住了两晚,第三天中午,坐JR去小樽。

札幌到小樽的路上,有一段海边的铁路,铁路左边是白雪覆盖的小山,右边是触手可及的大海,沿途是稀稀落落的村庄,这样一段安静美好的旅途,光是用来发呆就足够吸引人。

在小樽住在Airbnb民宿,离小樽运河很近,房间有暖气,客厅有大餐桌,卧室是榻榻米,非常舒服。把行李安顿妥当,就迫不及待出去玩。

每天在住处附近的牛奶店买一大瓶新鲜牛奶,牛奶店只卖牛奶,瓶子是圆圆胖胖的玻璃瓶,大概能装七八百毫升,再去面包店买一袋吐司,当作第二天的早餐。

北海道的牛奶非常好喝,在全世界也是有名的。

原本那时应该很多国人游客,但因为国内机场已封,所以那几天游客非常少,而大部分游客留给小樽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天,上午来、下午走,所以一到晚上,小樽变得非常安静。

 

 

民宿在临街的二楼,晚上街道上没有行人,能听到雪落在地上的声音。

安静得让人不敢大声,但这种时间终究是少数,因此总是让人格外珍惜。
船见坂就在附近,是一个小村子,有长长的坡道,在《情书》里,邮递员骑着摩托车驶过船见坂长长的坡道。

坡道是一个城市亮眼的景观,当一个城市有坡道,整个城市都变得生动起来。去国外很多城市,乃至我们的香港、澳门、台北,都能看到城市中很多坡道,让城市看起来不那么无趣,多了很多美感,甚至在电影、摄影作品的助攻下,变成城市的地标;但是因为我们城市设计者的理念所致,绝大部分城市是没有坡道的。

偶尔在一个城市发现坡道时,都会眼前一亮。

为了看到一个没有被凌乱的脚印和车轮印破坏的船见坂,第二天早早起床,爬到船见坂坡道最顶端,看一看它实际的样子。虽然离住处很近,但因为有积雪,也走了好一阵。

到了坡道上,回头看的那一刻,一切都和电影里一样让人心动。

坡道很美,从坡顶上往下望去,道路直通小樽码头,路上有三两行人,旁边是熟悉的小樽中央市场。

小樽船见坂

小樽船见坂

因为留的时间足,所以在小樽的行程是很轻松的。

在小樽的每天都下雪,满足了我对雪的所有期盼,而最美的,是天狗山的雪。

《情书》开头有一个俯瞰的长镜头,是渡边博子去参加未婚夫藤井树的葬礼,就是在天狗山拍摄。这个满眼都是白雪的长镜头,加上令人心碎的钢琴,俘获很多人。

天狗山离住处有半小时车程,早上起床后就坐上公交出发了。
上到观景台,走到观景台侧面,看到童话般色彩的小樽全景,瞬间被击中。

早上天气很好,天空有云,但大体是蓝的,远处的海也是蓝的,只有城市的房子是五颜六色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冬天下雪的海边城市,应该每天都是心情愉快的。幸好有《情书》,把这样的一个美好地方拍进一个美好的电影,不然就辜负了大自然的恩赐。

在天狗山俯瞰小樽

在天狗山俯瞰小樽

在小樽的五天,是迄今最美的旅程,以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了非常想去的目的地。

 

台湾是我另一个寄托之地。

台湾新式青春片,应该是从《蓝色大门》开始的。

台湾青春片多少受日本的影响,因为被日本殖民过,其文化对台湾方方面面的影响遗留至今。台湾青春片中能看到日本青春片的影子,但仍有很强的台湾特色。

台湾青春片和台湾偶像剧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2000-2012)繁荣并达到巅峰,之后又几乎同时衰落以及消失,是非常巧合的。

《蓝色大门》糅合了青春和同性两个类型。同性题材,是因为导演易智言本身是同性恋;青春题材的选择,是颇具创造性的,与它同类型的前作们相比,《蓝色大门》一扫苦难、混乱、社会题材,代之是一幅全新充满活力的青春,与2000年初台湾社会的富足有关。

青春加同性的路线取得成功后,被后来者竞相模仿,《盛夏光年》、《渺渺》、《女朋友,男朋友》莫不如此。

《蓝色大门》有很多写实的台湾生活场景,满是摩托车的马路、小吃摊、单车少年、日式校服,给我留下了对台湾的最初的想象。

台湾的便利店

台湾的便利店

看《蓝色大门》时,我也正是十几岁,电影中真诚、美好、无奈的成长不偏不倚地打动了我。

之后出现很多不错的青春片,但很难再有《蓝色大门》的真诚。

后来去了《蓝色大门》取景地台北富锦街,道路两旁是浓密的树荫,路上藏着很多咖啡馆,可惜没有太多时间坐下休息。

台湾青春片并不都是绵软的风格,期间也出过一部硬派青春片《艋舺》。《艋舺》一反其他青春片的同性、爱情路线,走了黑帮、友情路线,从题材上可以看出钮承泽有自己特立独行的追求。不管你承不承认,钮承泽都是一个很有才华的艺术家,作为演员、和导演都有过艺术性上乘的作品,虽然此人大部分时间像个痞子。

《艋舺》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台北的艋舺老街拍摄。老街旁边是夜市。艋舺夜市虽不像士林、师大、饶河夜市那么有名,但也相当热闹,有其他夜市没有的小吃。艋舺夜市另一个特点是市井,夜市入口是一个非常大的寺庙,寺庙周围有三教九流的人,打坐化缘的僧人,乞讨的残障人士等等。

《我在垦丁天气晴》是钮承泽导演的另一部作品——知名度非常高的一部青春偶像剧,这部剧最大的贡献是推红了垦丁。

垦丁的海边民宿以个性、舒适的装修吸引了很多大陆游客,而附近的鹅銮鼻灯塔、台湾最南端、龙磐草原都有让人惊喜的景色。

偶然发现《我在垦丁天气晴》的拍摄地,模仿了一下(上图剧照,下图本人)

偶然发现《我在垦丁天气晴》的拍摄地,模仿了一下(上图剧照,下图本人)

在垦丁的两天刮大风,鹅銮鼻下方往海边的方向有一大片草地,长着深深的、还未完全枯黄的草,随风像浪一般起伏。

骑电动车去龙磐草原的路上,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最后在一个长长的陡坡前停下,风实在太大,电动车动力上不了坡,只好顶着风推上去,每走一步都要花很大力气。

但是,所有的疲惫在见到龙磐草原后烟消云散。

因为大风,游客很少,站在空旷的草原上,望着悬崖远处的太平洋,开阔澎湃,迎着大风,所有的思绪停顿,所有的烦恼消失。

疫情下的垦丁,少了大陆游客,据说萧条了很多,希望早日恢复旅行。

台湾的生活氛围恬淡安静,一些路边小餐馆、夜市摊,一开就是数十年。

台湾话很好听,事实上,生活中的台湾人都很友好,甚至说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面最友好的人也不夸张。

每个人的青春记忆不同,有的跟人有关,有的跟物有关,有的跟爱情有关,有的跟旅行有关……

我的,跟电影、日本、台湾有关。

 

三、生活的气息

每到陌生的城市,都会去当地的市场。进到市场,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人感动,以至很久以后回想起这个城市,市场依然是记忆里最温暖的部分。

去了各种市场,有大有小,有世界知名的、也有鲜少游客光顾的,每到一个市场都让我充满期待,而市场每次都不会让你失望。

厦门八市是非常有名的海鲜市场,种类丰富程度是国内排得上名的,市场里面有加工海鲜的餐馆,可以挑完现做,还有很多当地小吃,对海鲜爱好者可以说是天堂。

丽江古城忠义市场的特色是菌子,以前只能通过快递购买的新鲜松茸、鸡枞菌可以随便买到,黄油油的鸡枞菌,让人想象到做成美味菌汤的样子。

东北早市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通常早上4点开放,7、8点结束,类似营业时间的市场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早市占用一整条街道,中间走道,两边摆摊,有其他地方不常见的山货,榛蘑、松子、人参……小吃、早餐也少不了。

去过最有名的市场,是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大巴扎不卖菜,而卖生活用品。

大巴扎里面大到会迷路,可以逛一整天不走回头路,光是地毯就看到眼花缭乱,每一件都美得像艺术品,其他的生活用品种类也数不过来,灯具、香料、红茶、坚果……大巴扎周边很多坚果店,有各种坚果制成的、没见过的零食,恨不得用一个专门的旅行箱来装。

在伊斯坦布尔去了大巴扎和埃及市场(市场名字确实如此),都太有名,逐渐变成面向游客而经营。

第一次去台北时,逛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住处附近的市场。

名字已经忘了,市场入口一位年龄已大、身形瘦削的僧人在地上打坐,身旁放着铁砵,里面有少许钱币;入口两边是小吃摊和熟食快餐。

台北小市场入口的小吃摊

台北小市场入口的小吃摊

快餐便捷实惠,后来在暹粒的市场,看到当地特色的快餐档,四周围起来,开放的橱窗上摆着各种没见过的食物,店家在中间和食客闲聊,四周坐着细嚼慢咽的老人、抱着婴儿的妇人、学生模样的小孩,吃得很惬意。

这个市场在暹粒Pub Street旁边,有各式各样的热带水果蔬菜、水产海鲜,市场里面设施有点年头了,但有让人放心的气息。

暹粒的大市场

暹粒的大市场

在台北小市场里面,快餐排挡干净整洁,木质的方形容器内盛满不同菜式,有熟悉的菜色如煎鱼、炒蛋,也有未见过的本地食物,油汪汪的让人很有食欲,台湾物价便宜,吃到撑也只要新台币80元左右(人民币20元不到)。

吃得最便宜的一次,应该是在高雄,从旗津岛下岛后,在小镇上一家自用、堂食两用的的小餐馆,两个大人一个小孩,吃了两碗汤面、一碗汤圆、一碗红豆汤,总共花了50元新台币(12元人民币左右)。

高雄市区的第一公有零售市场也是一个让人很惊喜的地方,去时正是一月初,发现新鲜还没剪枝的莲雾,价格已经忘了,只记得是非常良心,买了好几串,让摊主洗了两个,咬一大口,水分充足,满口新鲜,而且非常甜,让你怀疑在国内吃的都是假莲雾。后来每次去台湾,都必买莲雾吃,但水果不允许带入国内,因此只能在台湾吃。

高雄第一公有零售市场非常大且开放,除了蔬菜水果,还有很多小吃,买一份小吃,边吃边逛,可以把市场每个摊位逛一遍。

除了市场,台湾最有生活气息的就是夜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夜市,台北的士林、师大自不用说,台中的逢甲,高雄的六合、瑞丰,屏东垦丁夜市,都是值得一去的夜市。

 

 

台湾夜市的很多小吃已经传到大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不那么知名的小吃值得一试。印象最深的是垦丁夜市的窑烤披萨,砖制的半圆形土窑,烤出的披萨非常美味且正宗。

台湾的素食非常普遍,跟岛内多信佛、修行人士有关,有许多只提供素食的餐馆,对素食者非常友好。

台湾、香港、日本的餐馆,乃至路边的小摊,都透着用心,是大陆餐馆不常见的。大陆餐馆注重空间装修,食材以及烹饪上的用心程度却没那么高。

香港中环威灵顿街附近一条并不算宽的巷子,巷子分布着十几个大排档,每家厨房2、3平米见方,厨房外摆着几张桌凳,白天都是关着的,一到晚上坐满人,外国人很多。这些大排档都上过各种美食推荐的榜单,有一家甚至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这些小摊都是靠新鲜的食材、用心的烹饪赚得口碑。

一次春节在台北,时间充足,想去市场逛,打车到最近的一个市场,一个很小的市场,人很少,菜不多,后来买了什么已经忘记,看着新鲜的蔬菜水果,心里的轻松和喜爱,仿佛拥有整个鲜活的世界。

 

四、风情的瞬间

旅途令人着迷的一点在于,看到充满当地风情的美景,或无意中发现或碰撞出美好的片段,让你在许久之后想起,仍会感到喜悦。
虽然其他行为也会有这种瞬间,但旅途中的这些点总会更多。

1

至今仍然让我感到惊艳的,是洞里萨湖令人惊叹的景色。从暹粒市区到达洞里萨湖的小码头后,坐上观光船驶出小河道,宽阔看不到边的洞里萨湖便在眼前呈现。

可能跟季节有关,湖水非常浑浊,驶往湖的深处,大大小小由渔船聚成的小村庄散落在湖上,很难想象这些漂在湖上的渔船是湖中居民生活的地方。船上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市场、餐厅、酒吧,这里的居民是早期周边国家的难民,人口达数万人,一辈子在船上营生,没有国籍,无法上岸。

浑黄的湖水衬托着五颜六色的渔船,在湖上显出一幅震撼的景象。

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

夕阳时,整个水天变成浑然一体的黄色。

世界上大概找不出第二处如此独特的风景。

2

在伊斯坦布尔时住在老城区的一家民宿,早上5点左右旁边的清真寺就传出祷告的广播,声音不大,穿透力很强。

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有四五百座,其中很多是世界级的知名清真寺,索菲亚大教堂(一座兼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元素的教堂)、蓝色清真寺等。走在伊斯坦布尔运河岸,可以看到两岸都是圆顶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运河对岸的清真寺

伊斯坦布尔运河对岸的清真寺

3

民宿楼下有一家餐厅,伊斯坦布尔大多数餐厅免费提供土耳其特色的馕和鹰嘴豆酱,每次在这家餐厅吃饭,主菜吃不了多少,馕能吃掉两三筐,我至今仍对土耳其的馕和鹰嘴豆酱念念不忘。

4

在台湾吃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次美食是在垦丁,在鹅銮鼻回船帆石客栈的路上,因为躲雨,无意中发现的一家”沙滩小酒馆“,餐馆很小,名字平平无奇,但是里面提供的素食意面和蘑菇浓汤着实把我们惊艳到。

5

延吉西市场在吉林延边,这个市场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它让你有置身韩国的错觉。延吉本身是朝鲜族市,韩国犯罪电影里面黑帮角色的设定,大都来自延吉。延吉西市场一水儿的朝鲜族特色食物,米酒、打糕、泡菜、明太鱼……当地产的和韩国进口的各占一半,大概是买韩国商品最方便的地方。

延吉西市场

延吉西市场

另一个很想逛的延吉水上市场,因为散得早,没赶上,很遗憾。

6

太太老家在吉林珲春,珲春有一个镇的名字很好听,叫敬信。敬信的大米很有名,去年去时正是国庆,开到敬信偏远的乡村,有大片橙黄的稻田,一眼望不到头。风一吹,稻浪翻滚,窣窣作响,整个人都被治愈。

 

 

7

今年春节经214国道从香格里拉自驾至大理,从封山大雪到葱绿山林,从香格里拉仿佛近在眼前、充满压迫感的雪白山峰,一路往下,到中途空旷无人的雪原,到虎跳峡奇瑰壮丽的峡谷,到光束照射下原始森林,每一段都值得驻足停留,大概是自驾过最美的一段路。

8

香格里拉虽处云南,却是纯纯的藏区,松赞林寺在整个藏传佛教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寺庙无论在建筑、绘画,还是唐卡、法器各方面,艺术含量都不输任何同类作品。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还有伊斯坦布尔的贝伊奥卢老城区悠闲的生活、高雄打狗领事馆远眺巨型邮轮进港、澳门街头吃到的米其林推荐小吃……无数美好的瞬间构成我所有的旅途。

人没法做到每时每刻都是期望的样子,但是发现和创造的美好的片段越多,生命的厚度也就随之越丰厚。

 

公众号介绍里写有“旅行”二字,但从没发过旅行相关的内容,这次总算完整了。

旅行为什么吸引我?大概是因为它自由、温暖、放松、愉悦,这些都是埋在人类基因里的美好向往。

以上只是过去几年部分旅途的整理,还有很多没体现在其中,杭州、苏州、大理、西安、阳朔、东京、迪拜……想把每一段有趣的旅途、每一个有趣的片段记录下来,但是却难有时间完成,可能一耽搁就是永久,想到这里不禁心下戚戚。

所幸这些记忆在心里不会消失。每每想起,即使过去许久,仍然能从中感觉到温暖、汲取到力量,这就是我热爱旅行的所有原因。

在心里设想过很多次,疫情全部结束、出入境便捷起来后,第一个要去的是台湾,第二个是日本,第三个是瑞士,然后是欧洲各个国家……

可能短期还是个单纯美好的愿望。

希望早日实现。

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工整与怪诞、秩序与消解秩序

本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sibentu

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导演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韦斯·安德森是一个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导演,其电影风格之统一、艺术性之保持高水准,在整个世界电影图谱中也不多见。

韦斯·安德森至今共执导了九部长片,第十部长片《法兰西特派》已放出预告片等待上映。韦斯·安德森电影风格从第一部长片《瓶装火箭》开始就很鲜明和明确,到《布达佩斯大饭店》、《犬之岛》达到顶峰,已形成独特的韦斯·安德森式美学。

韦斯·安德森标志性风格有很多,如严格的对称构图、颜色鲜明的服装、标准的平移镜头……这些体现了其在电影形式上对工整和秩序非常偏执的追求;而工整之外,韦斯·安德森又通过各种怪诞的内容,如儿童般心智的角色、唠叨的台词、荒诞的剧情,调侃工整,形成强烈的反差。

最能体现这种反差的就是其电影中常见的“框”,火车车窗的框、房屋的窗框等各种框,框工工整整,框内则发生着冲突、意外。框代表秩序和规则,韦斯·安德森一方面遵守秩序,一方面不愿受困于秩序,于是用怪诞戏谑的方式消解着秩序。

这和韦斯·安德森的创作环境相吻合,韦斯·安德森是一个独立电影人,但他的每部电影都伴随大公司(哥伦比亚、二十世纪福克斯、迪士尼、环球等)的参与,怪异风格和商业利益的博弈,交织成韦斯·安德森的独特风格。

也许韦斯·安德森就是一个外表乖巧、内心怪异的儿童。

一、原始、简单、工整:这个世界为我设计的框

原始、简单、工整是最初级的审美,也是最主流的审美,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这里没对齐”、“那里太花哨”等评价,每个人对原始、简单、工整都有基本的要求。

最初级的审美也是最不容易犯错的审美,这些初级、主流的审美就像是已设计好的条条框框,如果创作者对主流稍有冒犯,就有面对批评的风险。最偷懒的做法,就是用主流审美(工整)来迎合大众。

韦斯·安德森电影里原始、简单、工整的元素随处可见,他一方面用工整迎合主流审美,一方面又用怪诞消解主流审美。

1、美术:大概没有人会像韦斯·安德森一样使用严格对称

美术上的工整是韦斯·安德森电影最鲜明的标签。

韦斯·安德森早期电影中还没有出现太多对称构图,从第四部长片《水中生活》开始,对称构图逐渐多起来,到《布达佩斯大饭店》达到顶峰。《水中生活》最后寻找美洲鲨时所有人以史蒂夫(比尔·默瑞)为中心坐在潜艇内的对称镜头,《穿越大吉岭》中三兄弟并排坐在汽车内、火车内的镜头,《月升王国》里面男女主角山姆和苏西初次见面时的远景对称镜头等。

《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头的饭店对称构图

《布达佩斯大饭店》开头的饭店对称构图

《布达佩斯大饭店》全片有一半镜头是工整的对称构图,不管是布达佩斯大饭店首次出场时的大远景、饭店内对称的构造、镇上对称的大街,抑或人物活动镜头如古斯塔夫在监狱内讲道、公布富婆遗嘱时的大厅等镜头。

“美的线条和其他一切美的形体都必须有对称的形式。”对称是最原始的美,也是一切美学的基础,传递舒适与安全,而舒适与安全恰恰是源于心底最本能的追求。

对称具有平衡、稳定的秩序美感,但同时也意味着呆板,因此对称构图在电影中并不多见,韦斯·安德森大量使用严格对称的构图,一方面是建立秩序美感,更深层面是为了通过荒诞不经来消解秩序,对称越严格,消解越有力。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框镜头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框镜头

框也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中常见的画面,框本身就是一个工整对称的形状,除此之外,框在其电影中还有更多运用。《布达佩斯大饭店》古斯塔夫在富婆家中参加葬礼的戏,多次出现框镜头,且框内框外同时上演剧情,韦斯·安德森对框的运用不可谓不深入。《特伦鲍姆一家》的主场景是多窗的建筑,也出现了较多框镜头,如老特伦鲍姆被催债时落寞地在窗边抽烟的镜头等。

框的作用在于修饰,将原本杂乱的空间、动作、剧情修饰得更规整,使得视觉上更符合标准审美。相框的作用便是如此,无论多不起眼的照片,加上相框后,都会为之增色不少。

《水中生活》的潜艇横切面

《水中生活》的潜艇横切面

还有一个与框类似用法的横切面画面,《水中生活》中潜艇的横切面、《穿越大吉岭》中火车的横切面、《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地底隧道的横切面,韦斯·安德森电影的很多场景都发生在逼仄的空间,无法展示全貌,韦斯·安德森巧妙的通过横切面的方式把场景完整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横切面是多个框的集合,多个小空间组合在一个完整的大空间里,构造工整,错落有致,上演不同剧情。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紫色工作服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的紫色工作服

纯色服装也是韦斯·安德森的常用设计,《瓶装火箭》里迪格南出逃回来后,换上了纯黄色的连体衣,后来安东尼、鲍勃及其他人重新组成作案团伙后,都换上了相同的衣服。《水中生活》的史蒂夫团队是浅蓝色的连体衣;《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的饭店员工均着紫色衣裤;《月升王国》中童子军清一色的棕黄色军服……

纯色服装的另一个特点是用于团队穿着,人多且整齐划一,形成视觉冲击力,让人对其颜色和服装留下深刻印象。

2、表演:一板一眼绝不越界

美术强化视觉上的工整,台词、表情、动作则强化心理上对工整的理解。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面试零(Zero)时,有一段对话:

— Experience? — Hotel Kinski, Kitchen Boy, six months. Hotel Berlitz, Mop and Broom Boy, three months. Before that I was a Skillet Scrubber…… — Experience, zero. — Education? — I studied reading and spelling. I started my primary school. I almost…… — Education, zero. — Family? — Zero.

—经验?—金斯基饭店,厨房工,6个月;布里兹饭店,清洁工,3个月;在那之前我是刷锅工……—经验:无。—学历?—我会阅读和拼字,上过小学。我算是……—学历:无。—家庭?—无。

一问一答简洁干脆,没有任何修饰的精简。这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例子,其所有电影台词均是如此。

警察局长(爱德华·诺顿)检查完越狱的洞穴后,说了一段长长的又颇有条理的台词:

I want roadblocks at every junction for 50km. I want rail blocks at every train station for 100km. I want 50 men and 10 bloodhounds ready in five minutes. We’re going to strip-search every pretzel-Haus, Waffel-hut, Biergarten and especially every grand hotel from Augenzburg to Zilchbrock.

我要严查方圆50公里的每个路口,我要严查方圆100公里的每个火车站,我要50名警员、10只警犬5分钟内到位,我们要对阿兹伯到苏兹伯的每个面包店、饼店、啤酒花园、特别是大饭店,进行全方位搜查。

通过四句排比加上严谨的数字运用,把事情交代的滴水不漏。

《犬之岛》中对袋中食物的一段细数,“苹果核、被虫咬过的香蕉皮、发霉的米糕、干瘪的黄瓜、沙丁鱼骨头、干辣椒、一块又老又干长满蛆的骨头……”

这些台词看起来机械呆板,仿佛数学公式,逻辑有余,感情不足,但是和无表情的表演放在一起,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

除第一部长片《瓶装火箭》有较多夸张的表情外,第二部《青春年少》开始及之后的所有长片,主基调都是无表情,即使中间有发生一些意外出现比较明显的表情外(如《水中生活》和海盗对抗的戏份,都表现出恐惧的表情),意外结束后依旧回归到无表情状态;无表情在动画片《犬之岛》中表现得最为极致,所有主角无论狗、人,齐整整地面无表情。

《犬之岛》中无表情的五只主角

《犬之岛》中无表情的五只主角

无表情或面具般表情的表演,是电影诞生初期的风格,因为技术条件(如只能拍默片)以及当时的审美等原因,演员无情绪时则无表情,有情绪时则通过面具般浮夸的表情完成表达。如今的电影已进化过无数个时代,自然用不着那时的表演方式,但是如果韦斯·安德森采用过于丰富的现实主义手法的表情,和其动画式的电影风格不符,反而无表情和其电影天然搭配。

动作设计亦是如此。《布达佩斯大饭店》零(Zero)将糕点送到监狱、狱警对糕点进行检查,打开面包纸用面包刀切两刀、打开芝士纸用长针扎三针、香肠用菜刀砍两刀,动作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犬之岛》中厨师制作毒寿司的过程,37秒的长度里面,快速完成了60个动作,平均0.6秒完成一个动作,复杂的寿司制作工序分解得清清楚楚,每一步都干净利落,堪称强迫症患者福音。

韦斯·安德森就是在无数个一板一眼的细节中,把秩序的观念强化到观众的理解中。

3、镜头语言:推拉摇移稚拙得像一个摄影初学者

韦斯·安德森镜头的推拉摇移没有过多花哨的手法,推拉都是快速完成,摇镜头都是定点摇,没有摇臂等工具,移镜头也是标准的滑轨平移,手法稚拙得像一个刚学摄影的人。

虽然如此,但是韦斯·安德森的推拉摇移,不只是像手法这么简单简单,韦斯·安德森的每个推拉摇移,都是其用于完成画面切换的手法。

《月升王国》中因为苏西家房屋构造的原因,平移、环摇镜头非常多,开头通过一个左横移、一个右横移、一个向上纵移将苏西的每个家庭成员、行为、爱好介绍得很清楚。

《穿越大吉岭》接近结尾时,镜头横移扫过每个车厢,各个车厢角色的状态、情绪、内心都展露无遗。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对3个工厂的介绍也通过一个横移镜头来完成。

韦斯·安德森对平移镜头的钟爱,甚至到了让镜头不动、由景来完成平移的地步,《布达佩斯大饭店》狱警检查糕点的戏,镜头不动,面包、芝士、蛋糕、香肠依次从右向左移动,俨然一个标准的平移镜头。

滑轨平移完成画面的切换,比正常切换镜头,情绪更连贯,内容更饱满,更具冲击力。然而也并不是什么风格的电影都适合用平移镜头完成画面切换,毕竟这更像一种顽童似的的手法,目标是有趣。

定点摇镜头也常见,如《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询问零的来历时和楼上同事的对话,定点上下摇动镜头;《月升王国》结尾处在小孩房间里的定点环摇镜头,不同场景的不同人物通过一个镜头描述完成。

《犬之岛》里“点点”(Spots)展示自己的军用牙齿时,镜头从点点近景经过两次快速推近变成点点牙齿的特写,同样是通过快速推拉来实现镜头切换。

事实上,在摄影技术、辅助工具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已经很少电影会用笔直的滑轨移镜、定点摇镜、快速推拉的手法进行拍摄,更多是推拉摇移中的两个或三个结合一起。而韦斯·安德森选择这些最原始的推拉摇移手法,和他的整体风格是一体的。

4、剧情设计:按部就班才是最安全的

日程表是韦斯·安德森电影中常见的道具,代表一种按部就班的秩序,一切都是计划好的。

第一部长片《瓶装火箭》中就已经奠定该道具的重要地位。迪格南刚和从精神病院出来的安东尼会和,便出示了他为团队设计的长达五十年的逃亡计划日程表,打劫、逃窜,看起来按部就班,实则荒诞不经。

《穿越大吉岭》中大哥为两位弟弟准备的日程

《穿越大吉岭》中大哥为两位弟弟准备的日程

《穿越大吉岭》里大哥为两个弟弟设计的心灵之旅,有完整的日程清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面狐狸爸爸打劫三个工厂之前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月升王国》里山姆和苏西的出逃计划,经过了长时间精密的筹划,制作了一份出逃日程表。

韦斯·安德森还喜欢用重复剧情来强调秩序感,《布达佩斯大饭店》古斯塔夫向十字钥匙结社(The society of the Crossed Keys)求救时,门童向管家报告情况、管家让门童接替自己的活然后传递消息,一连串的重复台词和动作,以及后来救援时又重复了一段类似的段落,都展现着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

《特伦鲍姆一家》介绍22年后每个角色的现状时,采用了近景+重复的形象打理的段落设计,突出一种规律性。

重复对于强调秩序有非常精准的作用,而强调秩序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幽默感的效果,美国早期动画片中常见重复台词、重复动作、重复剧情的设计,用于突出动画人物的萌态,用在真人身上,则多了一种幽默感。

《特伦鲍姆一家》用章节叙事推动剧情发展

《特伦鲍姆一家》用章节叙事推动剧情发展

如果说大部分韦氏标准元素都出现过在多部电影中但都没有贯穿其生涯所有九部长片,那么有一个是例外,就是章节式段落划分的手法,从第一部《瓶装火箭》到最后一部《犬之岛》,章节式段落划分手法贯穿全部影片。

《特伦鲍姆一家》干脆直接用章节体小说来作为每一节的开头,电影中每一节的开头均以文字描述开始,每个段落都仿佛打开了小说新的一章。

章节叙事和戏剧中的“幕”相同,都是标准戏剧的范式,都是长期占据着主流审美的叙事手法。

在韦斯·安德森的语境里,章节叙事不光是向标准和主流的看齐,更是和日程表一样,都是通过规则性、计划性来强调严谨的秩序(章节强调的是剧情结构的严谨,日程表强调的是行动流程的严谨)。

二、怪诞:我不想打破秩序,也不愿与秩序为伍

韦斯·安德森内心是一个怪异的儿童,偶尔是一个放飞的顽童,有释放不完的恶作剧和冷幽默;偶尔是一个神经质的小孩,做着令人捉摸不透的举动。

这个世界为小孩设计了太多规则和秩序,韦斯·安德森无法完全置身秩序之外,但是他有怪诞的内心,也就有了消解秩序的方式。

1、剧情、角色设计:一群大龄儿童的荒诞冒险

怪诞剧情不断地把观众拉到非正常逻辑的语境,让观众习惯从怪诞风格的角度理解剧情,从而实现对正常逻辑的消解。

《瓶装火箭》里面安东尼本来正常从精神病院出院,但迪格南故意营造出一种出逃的氛围,让安东尼将被单接起来从窗户跳下来,并在不远处准备接应,安东尼不得已配合他,恰好被主治医生发现,也许主治医生心里在想迪格南才应该是住院的人。

《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面古斯塔夫刚入狱时,狱友和狱警分坐两边,面无表情的听着古斯塔夫讲道。从正常逻辑想,狱警不可能听古斯塔夫讲道,也不会提供机会让他给狱友讲道;越狱的段落,男主角古斯塔夫和狱友用几根小巧的小锤子、小锯子快速完成了越狱,仿佛动画片。

《月升王国》中山姆和苏西的逃离海岛计划

《月升王国》中山姆和苏西的逃离海岛计划

除细节的怪诞,韦斯·安德森还常用冒险计划来增强剧情的怪诞。冒险本身是儿童的游戏,在韦斯·安德森电影里冒险是所有主角的日常,尤其是成人角色,有长达五十年的逃亡计划(《瓶装火箭》)、海底寻找美洲鲨的冒险(《水中生活》)、穿越印度的心灵之旅(《穿越大吉岭》)、打劫三个工厂主的计划(《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逃离海岛计划(《月升王国》)、出走垃圾岛计划(《犬之岛》)等各种略显荒诞的冒险计划。

事实上除《月升王国》,韦斯·安德森所有电影主角均为成人,然而这些成人角色的心智,与儿童几无区别。儿童角色加儿童心智并不稀奇,但是成人角色加儿童心智就可以形成巨大反差,增强戏剧性。

《瓶装火箭》开头迪格南让安东尼从窗户出逃,仿佛一个熊孩子玩的游戏;逃亡过程中发生矛盾分道扬镳,几个月后重逢又如孩子一般先是略显尴尬后又和好如初;《穿越大吉岭》三兄弟的种种行为也仿佛是三个没长大的孩子,见面就好奇地互相换着吃对方的药、在印度集市上买眼镜蛇当宠物、兄弟之间有你知他不知的小秘密等。

这些角色的儿童心智还体现在于对男女感情的单纯,《青春年少》里面麦克斯偏执地认为自己喜欢女老师,对方也应该喜欢自己;《特伦鲍姆一家》中里奇·特伦鲍姆从小喜欢家中收养的姐姐玛戈·特伦鲍姆,以致成人后即使玛戈·鲍姆已嫁人,也无法接受她和其他男人在一起的事实。其他电影中也有类似例子,主角对男女感情体现出只有儿童才有的一厢情愿的单纯。

韦斯·安德森电影更像是成人演的动画片,用动画片的手法、成人的演员,演着儿童的主题。《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犬之岛》两部动画片主角若不是动物,也会被韦斯·安德森拍成真人电影,因为真人角色和动画手法,才能制造出其一贯追求的反差效果。

2、表演:理解不能的怪咖冷幽默

韦斯·安德森电影在表演上一方面严谨一板一眼,一方面怪诞不合时宜,充斥着无法理解的冷幽默。

《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古斯塔夫让零(Zero)去镇上办事时,交代了一段长长的台词:

Run to the cathedral of Santa Maria in Brucknerplatz. Buy one of the plain, half-length candles and take back four Klubecks in change. Light it in the sacristy, say a brief rosary, then go to Mendl’s and get me a courtesan au chocolat. If there’s any money left, give it to the crippled shoe-shine boy.

去一趟布鲁克纳广场的圣玛丽亚教堂买一根素白的半长蜡烛,找四块钱回来,在祭坛上点亮它,简单念一段经文,然后去曼德尔帮我买巧克力蛋糕,要是还有找零就给那跛脚的擦鞋童。

整个台词12秒说完,中间毫无停顿。正常人说话几乎不可能做到如此快速且有条理,但在韦斯·安德森电影中是角色的基本技能。

无厘头表演也时刻暴露着这位导演时而戏谑、时而封闭的顽童心态。

《水中生活》史蒂夫团队盗来一批潜水设备再次入水前,其他人在两边整理潜水服,史蒂夫对着采访话筒打开音乐后,紧接着就跟着节奏面无表情的扭了起来,而旁边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女记者也习以为常地看着一切。

《犬之岛》中五只狗和小孩去找点点的路途中有一小段对话,公爵(DUKE)问“你们听说了吗?关于狗嚼乐。当公爵说狗嚼乐(一种狗饼干)倒闭时,老板(BOSS)悲伤地说,“噢,不。”国王(KING)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狗…狗嚼乐,倒闭了?”几只主角狗都已入戏,配合公爵悲伤的故事表演出各自的诧异。

这些无厘头表演有相同的特点:主角面无表情地做着无法理解的动作、或说着荒诞不经的话,参与者通常习以为常,默契配合。但观众此时是跳戏的,因为他们发现此时的剧情不可理解。

当角色无表情、快速地说着一段看起来严谨工整的台词,但是台词内容荒诞、或当时的场景荒诞,所有严谨工整被消解殆尽。

为了达到所有细节上的风格统一,韦斯·安德森电影还集结了最多的怪咖角色的演员来完成电影。爱德华·诺顿原本就是怪咖角色专业户,演过《搏击俱乐部》、《鸟人》里面的怪咖,和韦斯·安德森合作了《月升王国》、《布达佩斯大饭店》、《犬之岛》;乔治·克鲁尼也是怪咖角色的常客,演过的怪咖电影包括《逃狱三王》、《夺金三王》、《凯撒万岁》,和韦斯·安德森合作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女演员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也演过《搏击俱乐部》、《凯撒万岁》等众多电影中的怪咖,和韦斯·合作了《月升王国》、《犬之岛》。

原本并不演怪咖角色的拉尔夫·费因斯、艾德里安·布洛迪,在韦斯·安德森的调教下也都激发出了怪咖本色。

然而和韦斯·安德森合作最多的,还是他的御用演员、和自己电影一起成长起来的欧文·威尔逊、詹森·舒瓦兹曼、比尔·默瑞、面无表情的大胡子瓦里丝·阿卢瓦利亚、反应慢半拍的库玛·帕拉纳……这些演员在理解韦斯·安德森的思想上仿佛就是韦斯·安德森本人,步调惊人的一致,他们和其他电影元素一样,都成为韦斯·安德森电影最亮眼的标签。

在怪诞上和韦斯·安德森电影有一拼的,恐怕只有科恩兄弟,科恩兄弟在怪咖角色和剧情上也是一骑绝尘,和韦斯·安德森合作过的多个演员都和科恩兄弟有过合作过。

三、结尾

韦斯·安德森几乎是一个全才导演,深度参与电影剧本、摄影、美术、音乐等每个环节的创作,也因此其风格渗透到到作品的每个细节,这些风格鲜明强烈,具有超高的辨识度,让人一眼就能认出这是他的作品。然而这其中也需要对电影各个环节具有强大的控制力,才能完成得如此统一,这点并不是所有导演都能做到。

韦斯·安德森电影工整和怪诞的结合,遵循秩序,又消解秩序,形成一套独特的的韦氏美学。

 

附:韦斯·安德森电影

《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1996

《青春年少》(Rushmore),1998,第56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特伦鲍姆一家》(The Royal Tenenbaums),2001,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水中生活》(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2004,第5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穿越大吉岭》(The Darjeeling Limited),2007,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Fantastic Mr. Fox),2009,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月升王国》(Moonrise Kingdom),2012,第65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

《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2014,第6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犬之岛》(Isle of Dogs),2018,第6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提名

《法兰西特派》(The French Dispatch),2020,待上映

南美电影三杰的高光时刻

电影《鸟人》海报,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

电影《鸟人》海报,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

浏览近几年奥斯卡获奖影片,发现2014年—2019年6年间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几乎被南美三杰、魔幻现实主义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吉尔莫·德尔·托罗、阿方索·卡隆包揽。

阿方索·卡隆、亚利桑德罗·伊纳里多分别获得了2次,吉尔莫·德尔·托罗获得1次。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竟然2015、2016分别凭借《鸟人》、《荒野猎人》连续两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真是充满戏剧,可以说是南美三杰、魔幻现实主义的高光时刻。

阿方索·卡隆

《罗马》  2019年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地心引力》  2014年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吉尔莫·德尔·托罗

《水形物语》  2018年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荒野猎人》  2016年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鸟人》  2015年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学文学的人知道,南美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你不知道是南美魔幻现实主义有多牛逼,但你一定听过《百年孤独》,该作正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你熟知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贯穿其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正是来自马尔克斯。

南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自成一派。

三人中,吉尔莫·德尔·托罗大概是最纯正的魔幻现实代表,不管是《潘神的迷宫》中长着犄角的羊男、还是最新的《水形物语》中半人半鱼的生物,浓浓的魔幻味道扑面而来。吉尔莫·德尔·托罗就是一个一切皆可魔幻的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是一个可以驾驭多种风格的大师,当你以为他的风格仅限于《通天塔》类的现实题材时,《鸟人》又给你一个惊喜,一个内心有住着鸟侠的过气演员的故事。而《荒野猎人》也有诸多的魔幻元素在其中。当然,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最牛逼的,还是他的三段式手法,《爱情是狗娘》、《21克》、《通天塔》的三段式应该无人能超越,如果嫌多,可以直接看《通天塔》。

阿方索·卡隆早期的电影(《小公主》)更具有魔幻元素,最近的电影《地心引力》、《人类之子》属于科幻题材,《罗马》则完全是现实题材。阿方索·卡隆同时也是《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导演。

南美是一个出宝藏导演和电影的地方。

最长的假期

武汉长江大桥(2018.12)

武汉长江大桥(2018.12)

2003年春天,在一个三线小城上学, 没有停课,没有隔离,和往常一样,生活并没有太多不同。唯一不同的是,难得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明星为抗疫出席同一个活动。

那时的香港演艺圈还很热闹,还很温暖,很有创造力,还有张国荣。

 

17年后,过了最长的一个假期,虽然免不了工作,但是能24小时和家人在一起,我仍然把它当作假期。年轻时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可能仅此一次。

天气渐渐热起来,路上的行人车辆也多起来,大家已按耐不住要出门。

三月的南方,春天早已开始。

 

2018年12月,一个普通的早晨,出门闲逛,大部分商户都还没开门。

被周边的几条路名吸引,民主路、自由路、解放路,想着这里曾经经历了多伟大的时刻,才敢取这样的名字……把周边都逛了一遍,无意中走到雾气迷蒙的长江边,拍下了上面这张照片。

 

希望一切早日过去。

希望你们仍有很多时间和家人在一起。

YY和陌陌

YY和陌陌

YY和陌陌

YY这公司虽然没什么梦想,但是在布局上还是挺积极,产品矩阵也丰富,就是数据难看了点,大部分主打产品比如YY、虎牙、BIGO月活都在几千万徘徊。看多了快手、抖音这种光日活就2亿、3亿的数据,再看YY就觉得这些产品日活是有多难看,才把月活拿出来充数。

几年前直播正火的时候,YY还被自己的小弟公司陌陌吊打,而且是在自己的主战场(直播领域)。

好在YY这公司生命力挺强,刚公布的财报一季度营收47亿、利润31亿。利润营收比例66%,可能整个互联网也找不出第二家占比这么高的公司(腾讯30%左右,陌陌24%),东南亚人民的钱是有多好赚……

孵化出的虎牙,上市后市值几乎赶上YY主公司,从产品矩阵来说,甩了陌陌一小段。

说到没梦想,陌陌比YY走得更远。从陌生人社交、到兴趣小组、直播、在线游戏平台,可以说这是一个完全没有主心骨的墙头草产品,现在聚焦在直播上还算坚持了比较久。

而且这公司和快手一样走进了一个怪圈,就是没有产品矩阵,只靠主应用在撑。

自己孵化困难,哪怕买一个呢?一年前陌陌6亿美金收购了探探,一年后价值还没消化完,就因违规被全网下架,这个生意有点亏。刚有点矩阵的意思,又赶上政策的空头。

没有产品矩阵,可能是体量不够大,但是从市值来说陌陌高于YY公司,那么问题可能出在方法论。

陌陌以及快手的产品方法论不成立。是的,不具备持续打造爆款的方法,才是尴尬境地的原因。换句话说,陌陌以及快手的成功,偶然性太高。

YY和陌陌都是挑战过巨无霸腾讯的公司,虽然没挑战成功,但活得很好,好过90%以上的互联网公司。

如今的YY在东南亚布局得有模有样,如今的陌陌继续守着直播等待抖音、快手的到来。

YY李学凌去年底在字节跳动的“飞聊”刚放出消息时说,赌张一鸣的飞聊能够成功。
成功的定义其实就是自己能够持续地活下去,但不一定规模做的多么大,其实真正的规模是时间的产物,如果你能够在一个小规模下能够有活下去的理由,你就会继续成长的。

拉倒吧,不要以己度人。

图片社区的全军覆没

————————————————————————–
图片来源:钛媒体

图片来源:钛媒体

今年5月美图秀秀App 8.0上线,上线了一项重要更新:增加了“社区”模块,3个月后,美图宣布了自己转型社交的战略。此次转型是有清晰规划的,至少是经过3个月验证的。

但遗憾的是,看完美图的社区后,我发现它和几年前的图片社区相比,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对美图毅然转型社交的行为,我比较质疑其验证的目标和结果。

随后我又翻了一遍此前知名的图片社区,in、nice、足记、黄油相机、食色等,发现几乎已全军覆没。

一、图片社区的失败案例

1,内容的发展轨迹

内容的发展轨迹,大致是 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的发展路径,文字在很长时间内占据了主流介质,视频内容已在逐渐抢占文字的地位,尤其是短视频在成为主流表达方式。

但是在文字、视频内容外,图片和音频一直未能进入内容主流。

音频内容也是很奇葩的市场,以文字内容为主的的新闻资讯、网文、社区都有数不清的流行产品和上市公司出现,视频产品则一直是占据用户最长使用时间的产品,爱奇艺市值最高点超200亿美金体现了视频内容平台的价值,抖音也时不时传出100亿美金估值的消息。但是,音频产品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都鲜见(你们心里肯定想到了喜马拉雅和得到,然而也仅此而已)。

音频内容的梗有空再聊,先说回图片这一同样处于尴尬局面的非主流市场。

2,图片社区的全军覆没

instagram 成立于2010年,2012年4月3000万用户时以10亿美金的价格卖给Facebook,2017年营收68亿美元,最近估值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这对于擅长学习美国产品的国内创业者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昨天(8月21日)的记者会上,蔡文胜表示美图要做中国的instagram,好吧。

不光美图,国内大多数图片社区都是instagram学徒,产品形态、商业化路径、甚至连名字都有instagram的痕迹在里面。

国内图片社区现状

国内图片社区现状(点击查看大图)

in公司九言科技2016年4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目前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挂牌上市的图片社区公司。in看似已上岸,然而其状况和一家创业公司无异。2017年营收7000万元,净亏损1.1亿,营收增长率89%表现不错。2016年总用户数较上年增长40%,2017年较上年增长25%,增长率放缓明显,在九言科技2017年财报中并没有活跃用户数的披露。

nice大概是instagram最忠实的中国学徒,在仍然活跃的图片社区中,其他竞品已创新得眼花缭乱,nice首页仍然坚持着一个纯社区的模样,需要决策者有一定的追求和坚持;一开始就主打潮流商品、与品牌标签,也是nice与instagram非常像的一点。因为跟商业接近,nice走的是电商的路子(代购或二手潮品电商+商品鉴定,似乎看到一点虎扑识货球鞋鉴定的影子)。

足记在2015年3月因电影台词模板火爆朋友圈,10天增长3000万用户,之后快速获得一轮融资,但是红得也快沉得也快,尽管一直在创新玩法,足记却没有挽回没落的局面。
食色、黄油相机都曾因出色的滤镜、文字、贴纸效果,获得App Store无数次推荐。

食色以美食相机、美食社区为主,一张普通的美食图片经过食色的滤镜、文字、贴纸处理后,逼格可以和大片媲美,帮助摄影小白变身美食摄影达人,用户忠诚度非常高。但商业化是食色、和同类产品的硬伤,食色App本身不盈利,食色公司逆捭网络尝试切入本地餐饮预订来获得收入,上线“Fancy饭事”探索新盈利模式,最终以失败告终。食色App 2015年12月即停止更新,在2016年悄然转让给下厨房。

黄油相机和食色的气质非常接近,也是通过出色的滤镜、文字吸引用户。黄油相机很早就上线滤镜、文字、贴纸商店增值服务试水商业化,但这种小打小闹无法支撑市场及资本对其的想象,如果没有去年的融资续命,黄油相机下场可能和食色一样,获得融资后去年一年的推广也非常卖力,但从目前商业化进程看,并没有更突破的表现。

综合各方监控数据看,in、nice日活都在两百万左右,足记再减半,反倒黄油相机去年获得新融资后,增长较快,日活超过百万。然而百万日活在当前市场已缺乏说服力,中国图片社区并没有迎来像instagram一样的盈利能力和估值。

二、图片社区的模式

1,社区与社交的区别,及内容社区的本质

想弄清楚图片社区的问题,先要弄清楚社区和社交的认知误区。

大部分人对社区的理解分为两种:一是认为社区和社交是同一类型的东西;二是社区是社交的一种类型。但是从二者提供的服务、和解决的问

题看,社区和社交是根本上截然不同的两种产品形态。
社交和社区的区别

社交和社区的区别

社区的核心是内容,而非社交,内容是其吸引用户的根本,社交功能只是附属。抖音也好、豆瓣也好莫不如此,吸引你每天刷3、4个小时的是抖音上的视频内容,而非你和抖音上的好友互动。但不排除内容社区也把社交做得很突出,比如很多人提到他们在豆瓣上成功约过炮。

2,成功内容社区的范本

国内内容社区丝毫不缺乏成功者,风头最劲的两个社区,小红书(购物社区)和知乎(知识社区)最近都获得高额融资,可以说目前最成功的新社区代表。小红书经过多次改版后,似乎又回到了专注社区本身,内容也不限于海淘、购物,而转变为综合生活社区;知乎一直是社区中的异类,在已被证实具有较大商业价值的知识社区领域,所望之处仅此一家,别无对手。

文娱社区领域也有几家从PC端成长起来的老内容社区,活跃度也不输新社区。豆瓣这个Web 2.0时代遗留下来硕果仅存的社区,经历了多年的低潮后,活跃度重新回升,重回主流视野,数据客观;体育社区虎扑一直是最重要的亚文化聚集地之一,有接过百度贴吧亚文化发源地大棒的趋势,有直男的地方就有亚文化,最近在撕吴亦凡的事件中再次登上热点;旅游领域跑赢所有对手的马蜂窝,有最优质的摄影师、旅行者,和最活跃的社区氛围,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堪称整个互联网最优质的内容,缓慢发展12年后,一个趁你不注意已悄然成长为独角兽。

内容社区很早就出现的导购模式,一直不温不火,原因是转化率非常低,无法规模盈利。在移动互联网原生内容质量越来越高,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习惯变迁、愿意在内容上花费更长时间后,导购模式终于成为内容社区的可行商业模式,最典型的是蘑菇街和小红书。

最近三家内容社区接连获得3亿美元的融资(小红书获得3亿美元融资、知乎获得2.7亿美元融资、马蜂窝据传获得3亿美元融资),除了让人惊叹其融资额之接近外,更重要的是让人看到内容社区在发展13年后,可能要迎来春天。

3,图片社区的缺陷

为何同样是内容社区,小红书、知乎等能持续增长,图片社区却从各方看好到逐渐消失于用户视线?

对比之后,笔者总结了图片社区的几个缺陷。

  • 缺陷一:内容轻、信息量小
图片内容轻、信息量小带来的问题

图片内容轻、信息量小带来的问题

这是一连串因果关系,也是图片社区没落的根本原因。图片这一媒介内容轻、信息量小的硬伤,最终导致的是内容生产不可持续,如果内容生产不可持续,其他辅助手段都无济于事。

  • 缺陷二:可扩展链条短

可扩展链条短涉及的是商业化难题。nice一开始主打品牌标签,算是和商业非常贴近的形态,在把流量转化到展示广告、电商的过程中,相对其他图片社区更顺畅。

即便如此,nice在扩展变现途径也好、服务延伸至其他链条也好,都没有明显突破。in则抓住用户对美图的需求,延伸出照片打印服务,然而市场容量令人生疑。

  • 缺陷三:美图的审美疲劳

当前的图片社区内容均以美图(美化图片)为主,通过滤镜、文字、贴图美化图片,吸引大量女性用户。

但是美的事物也是最易审美疲劳的对象,乔布斯时代的iPhone只有黑白两色、不允许自定义壁纸,iPhone至今不能更换字体,没有Android花里胡哨的桌面主题修改。微信的照片处理至今没有滤镜功能,微信在视觉和交互上也完全没有浮夸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每天人均使用超过60分钟仍然不会产生厌倦。

很明显苹果、微信都信奉经典设计才具有持久的审美,一旦放开就是灾难,离用户审美疲劳进而丢弃不远。图片社区所追求的美则与经典审美背道而驰,用户快速疲劳快速出走。

除了自身的缺陷,外部竞争也是导致图片社区成长太慢的主要原因。微信朋友圈携自然的用户场景和天量用户基数的挤压,抖音等短视频携丰富媒介、丰富表达形式的的抢占,都是图片社区不可承受之竞争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重重不可能之下,曾经主打搞笑图片的内涵段子还是在互联网中突出重围,一枝独秀。(后来的内涵段子、以及现在的皮皮虾已不是简单的图片社区,而是短视频为主,同时有图片、文字的搞笑社区。)

in、nice现在也不单是纯图片社区,早已上线短视频,谁也不想被趋势淘汰。

目前已不是图片社区的最好时代。

三、图片社区的可能方向

图片社区大多走的是工具+社区的路线,在图片处理技术、和图片数据量上都有较大积累,因此在图像识别上或许有机会弯道超车。

1,图片识别从能力训练到基础服务

上个月Google发布了微信小程序“猜画小歌”并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该应用是Google AI驱动的猜画小游戏,基于5000万个手绘素描数据。

猜画小歌是典型的图像识别能力训练后应用于实际的案例。

而图片社区的数据量远不止5000万张图片,是一个优质的图像识别能力训练基础库;且图片中绝大部分为真实场景,如能对其中的人、物、场进行图像识别训练,综合多维度的信息(如地理位置、品牌、标签等),形成基础能力,将对营销和线下生活服务产生巨大价值。

2,人工智能创作

2017年双11,淘宝公布了其设计人工智能“鲁班”,完成了双11全部4亿张Banner设计,而更不可思议的是其能力强大到机器学习完不同品牌设计风格后,自动制作出风格相同、内容不重样的设计作品,千人千面的愿景不只是说说而已。

当然背后仍然是海量图片数据的学习,这些正好是图片社区的优势,美、及艺术创作仍然是人工智能需要提升的领域,智能如“鲁班”,设计出来的Banner仍然缺乏美感,图片社区有机会让AI创作出更美的设计。

3,向短视频或更下一代媒介(AR、VR)转型

媒介仍在不断进化,现在十年进化的速度可能超过过去数千年。抖音、快手的蹿红已经说明短视频在逐渐吞噬文字、图片、音频的生命周期,有望成为往后的主流传播介质。

图片社区虽然都早已有短视频功能,但平台上内容还是以图片为主,还需要更大的决心来转型,否则只是温水煮青蛙。

如果错过短视频,那么最好在下一代媒介(AR、VR)到来之前提前布局。

阿里巴巴、星巴克新零售战略合作,AT新零售战事继续升级

阿里巴巴、星巴克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

阿里巴巴、星巴克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

星巴克2016年12月才接入、而且只接入了微信支付,微信当天也特意在“钱包”加了条星巴克“用星说”的推广,大家都认为腾讯独家搞定了星巴克,支付宝药丸。

在马云爸爸的努力下,直到2017年9月星巴克才算支持了支付宝,打破了微信支付的独家合作。

今天阿里巴巴和星巴克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局势又完全逆转了。

而这场争夺星巴克合作的背后,实际是AT新零售战事的持续升级。

出于抢占新零售入口和场景的目的,AT两家公司已从并购国内零售品牌,从苏宁、银泰、高鑫零售,到永辉、超级物种,升级到并购国际品牌的战争,阿里和与腾讯交好的高瓴资本争抢收购百胜中国,以及阿里和星巴克的新零售合作,又把战事再往前推了一级。

如今,星巴克总算放下了傲娇的身段,向中国特色的第三方支付、外卖低下了头。这一切也可能是被Luckin Coffee、连咖啡来势汹汹的推广给逼的,总之以后你们可以点正规的星巴克外卖了。

当然,留给Luckin Coffee们的选择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