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自如 VS 罗永浩
刚刚看了Zealer王自如在对质直播后的几篇文章,包括36氪(报道)、财经天下周刊(报道)的采访,以及王自如女朋友的长微博(长微博),包括这两天双方在微博上持续的对质,转发的长微博,等等,王自如很多经历感同身受,包括生活的困苦、敏感的内心、追求理想主义、白手创业的艰辛,等等。
不作恶
原本,王自如和罗永浩可以是同一条路上的人,因为他们有相同的追求,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在我理解,核心追求就是不作恶。
Do not be evil,译作“不作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技公司之一谷歌的核心价值观,也因为谷歌,不作恶广为人知。
罗永浩在言行上,始终是践行这条准则的,这点没有人怀疑。在中国的环境下能做到不作恶,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壮举,这点罗永浩和锤子公司是值得尊敬的。
作恶和不作恶,非此即彼,没有余地。这点也成立。
王自如的“不作恶”不那么彻底,被罗永浩抓住后,几乎穷追猛打。但是,“不作恶”不彻底,就不能再谈理想主义了吗?
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国内不作恶的公司,持很悲观的看法,按严格标准来看,国内真正意义上不作恶的公司,也许只有锤子科技一家。这个结果没有数据支撑,但估计概率接近100%,不过还是假设有极少数公司和锤子一样。
如是这样,是不是除了锤子和极少数公司外,其他公司都没有资格谈理想主义?
能给这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能给这个制度下混乱的游戏规则带来更多涤清,也是很重要的贡献。这点上,Zealer可能比大多数公司都好。
对质现场的细节
对质现场,王自如一些可能因为紧张而产生的前后不一的话(相信罗永浩/不相信罗永浩等),还有其他一些细节,在被罗永浩放大后,指责为不老实,不说实话。
那种时刻,相信很多普通人都经历过,这只是谈话技巧的问题,并不能指责为不老实、不说实话等人品问题,因为不善言辞,我在学生时代、面试中、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次。
王自如就像一个小学生、一个求职者、一个下属在老师、面试官、上级领导面前被质问某些问题时,紧张得词不达意。
归根到底,这只是缺乏自信的表现,有自信很好,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人,但缺乏自信也没有什么可指摘,每个人受教育方式、成长经历不同,不能要求所有人像罗永浩一样充满自信。
因为谈话技巧、缺乏自信导致的言论前后不一,并不能说明为不老实、不说实话等人品问题。
一个人的内心
不管王自如外表看起来如何,始终,这个年轻人的内心,并不那么坚强,也许他正试图变坚强,但目前,事实上甚至可以说很脆弱。
罗永浩微博说(大意)能干出收保护费等不要脸事的人都能活个千年万年,这点罗永浩肯定理解错了,因为作为一个和王自如有相似经历、想法的同龄人,某个瞬间,甚至担心过王自如会因这件事而自杀。说这些不是想危言耸听,只是说出真实想法。
王自如在采访中说到:
1,罗永浩曾对王自如接受手机厂商投资表示理解;
2,王自如团队每次到北京出差,都会拜会罗永浩,并非罗永浩说的只见过四、五次;
3,5月,罗永浩主动介绍投资人给王自如;
4,7月,罗永浩还对Zealer手机实验室模式表示支持;
5,罗永浩提出要直播对质,王自如还给罗永浩打电话,但罗永浩已经不接电话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体会到,王自如被拒接电话、曾经得到对方支持的想法在现场被突然质疑,这种措手不及下,是如何的错愕。除了错愕,还有被伤害的心痛,而王自如此时已完全丧失伤害对方的能力。
一直到刚刚,我还是对罗永浩怀有敬佩、对锤子手机充满期待的粉丝,并且充满热情,现在仍然对罗永浩、对锤子怀有敬佩和期待,只是无法再倾注感情,因为无法为一个会主动伤害他人的人付出热情。
王自如伤害的是锤子公司,而罗永浩伤害的,是王自如个人。
—————————————————————————
本文中提及的文章:
36氪:36氪专访王自如:一直把罗永浩当良师益友
财经天下周刊:王自如:不是厂商投我,是我主动找厂商融资
王自如女友长微博:难养,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